《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由教育部、中央組織部、中央編辦等六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著力克服“唯分數(shù)、唯升學”傾向,促進形成良好教育生態(tài)。提出“有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有信息收集整合、綜合分析運用能力,有自主探究、獨立思考、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與能力”的考查要點。
作為校外教培機構,理當順勢而為。選擇教培產(chǎn)品必須準確判斷產(chǎn)品的教學效果,是直指分數(shù),還是指向考查要點。作文、閱讀、文學常識、古詩詞等等,教培機構都應成為義務教育的有力補充,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綜合能力,強化思考意識等,這樣才是回歸教育的本質,回歸學習的本質。
朗程教育專注語文教育,努力打造中小學全語文教育匠心品牌,誠邀更多的教培人一路同行,送孩子一個朗朗前程。(呂文娟 供稿)
教育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工程,需要從本質上做文章。
作文培訓的效果體現(xiàn)在哪?從本質上講,就是孩子作文水平和閱讀能力的提高。那么檢驗水平提高的標準又是什么呢?是學生的作品和成績。要讓孩子拿出亮眼的作品和成績,唯有用心,用心地教,也要用心地學。
對于教師來說,選擇了教育這個良心活,就要樹立終身學習的信念,讓自己不斷有新鮮的知識能夠輸出,讓自己的教學能力跟得上學生的提升需求,才會有長遠的職業(yè)發(fā)展。選擇像文語名師院一樣的專業(yè)師訓平臺事半功倍。(馬立波 供稿)
大語文是“大語文教育”的簡稱,從中高考改革后強調(diào)的綜合素質要求來看,與“大語文”的內(nèi)蘊關系密切。大語文包含語言文字認知、文學常識、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閱讀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在最新版的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中,大語文相關內(nèi)容的占比已經(jīng)提高到了七十五分,初高中更是占到了將近九十分。所以在小學階段學好大語文,勢在必行。(趙鳳榮 供稿)
最新的中高考語文改革重點強調(diào)課外拓展、傳統(tǒng)文化積累……對考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和思維思辨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而這一切的基礎都來源于小學語文學習。小學階段語文學習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打地基”,地基的厚度和牢固程度直接影響初高中語文學習這棟大廈是否能夠用最短的時間、最有效的辦法成功建設。地基不穩(wěn),地動山搖。所以,在小學階段學生一定要學好語文。
文語人大語文,能夠給孩子更好更多的輸入,讓孩子更好更多地輸出!(董野 供稿)
兩會熱點——校外培訓機構的治理。作為校外培訓機構,應該明確自己作為社會性教育力量的角色定位,要充分發(fā)揮自身對學校教育的補充作用。
回歸教育的本質,校外作文培訓如果一味打著提高作文成績的旗幟,實際教學中勢必更關注作文技法與套路的傳授,而忽略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偏離了作文學習的本質。堅守初心,堅持激發(fā)學生的作文興趣,強化作文意識,培養(yǎng)良好的作文習慣才是校外作文培訓中幫助孩子作文進步的根本舉措。(呂文娟 供稿)